Soul创始人张璐团队开启深入调研,洞见Z世代AI使用之道

2025-10-22 19:19:14 | 来源:人民传播-人报融媒 | 阅读量:20642

人报融媒讯  近日,中国青年报社、中青校媒携手Soul App共同启动大学生AI使用行为调研,覆盖全国多所高校,回收有效问卷3129份。Soul创始人张璐团队联合《中国青年报》深入描摹00后与AI共生的真实图景,发布《2025年大学生AI使用行为与心态洞察报告》。

信息获取的“AI转向”:惯重塑与认知依赖

报告指出,AI工具已成为受访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首选渠道,65.9%受访者在遇到问题时第一反应是求助AI而非其他渠道,标志着新一代“数字原住民”信息获取惯的已发生转变。高年级学生依赖更甚,大四生日均多次使用率达21.2%,远超大一新生的8.0%,毕业压力或成主要驱动。AI正以“条件反射”式的调用方式,融入他们的日常认知与行为体系,成为如同“AI脑”一般的“新型认知器官”。

多维渗透:AI在学、生活与情感中的角色升级

AI在受访大学生中的应用场景极为广泛,覆盖学、生活、社交与情感等多个维度。在学方面,资料查询、文本润色、翻译、PPT制作等成为主流应用领域,且不同学科学生呈现出显著差异。生活场景中,近半数学生通过AI查询常识或规划旅行,另有三成以上用AI获取兴趣入门指南或处理图片视频。

社交层面,62.7%的受访者借助AI提升沟通技巧或缓解社交尴尬,新生更多用于适应校园生活,而大四学生关注职场沟通。尤为突出的是,AI在情感陪伴中的角色愈发重要,八成受访学生曾将AI视为闲聊伙伴,26.0%情绪低落时向AI寻求安慰,该比例已与社交媒体反馈持平。

清醒的焦虑:在依赖与反思之间寻找平衡

尽管 AI 带来诸多便利,大学生的 “AI 焦虑” 同样不容忽视。43.5%的受访学生存在焦虑,主要集中在三方面:62.3%担心思维惰化,53.7%害怕情感依赖,46.3%忧虑现实社交退化。大一学生更担忧“思维懒惰”(67.1%),而大四群体对“脱离AI后情绪难调节”的顾虑高出新生6.3个百分点。文史哲专业焦虑最突出,48.4%存在焦虑,55.2%害怕思维被削弱,47.5%担忧职业被取代。

面对焦虑,大学生并非被动接受,而是主动探索应对策略。调研显示,62.3%希望掌握AI以驾驭工具,59.7%选择强化专业能力。在他们看来,AI 时代最核心的能力并非 “超越 AI”,而是 “与 AI 互补”。

人机共生的未来:技术为光,人为尺度

中国青年报社、中青校媒与 Soul App 的此次调研,不仅记录技术渗透的轨迹,更揭示年轻一代在数字洪流中的清醒自省:他们善用AI提效,却警惕思维惰化;乐于与AI对话,仍珍视真实情感联结;拥抱智能,却不让技术定义自我价值。这种理性与平衡感,正是Z世代面对科技浪潮的成熟姿态。AI 终究是照亮人类前行的光,而非定义人类价值的标尺。未来,当技术迭代不断加速,我们真正需要回答的,不是 “AI 能做什么”,而是 “人该成为什么样的人”。

本次《2025年大学生AI使用心态洞察报告》不仅是一次数据的集结,更是对青年与AI关系的深层叩问。站在人机协同的新起点上,Soul创始人张璐带领团队持续深耕青年生态,倾听真实声音,以实际行动助力构建更具温度与责任感的技术未来。

责任编辑:钟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