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民新闻报讯 为贯彻落实《乡村全面振兴规划(2024—2027年)》与数字中国建设要求,积极响应“百千万工程”号召,2025年7月,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人工智能学院“数智乡礼突击队”(以下简称“团队”)聚焦当地特色青梅产业,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践活动。他们以创新思维、专业技能及多年在客家文化区域社会实践的经验,为陆河青梅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,以“文化+文创”模式有效提升了地域品牌的辨识度和文化附加值,初步验证了文创赋能乡村产业的可行路径。
一、创新赋能,推动产业多元发展
陆河素有“青梅之乡”的美誉,全县青梅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,年产量2万多吨,漫山遍野的青梅树承载着当地的经济希望与文化底蕴。了解产业现状是助力发展的第一步,团队扎根陆河,深入多个村镇的梅园、加工工厂,与果农、企业负责人、行业专家展开深入交流。通过实地观察青梅种植规模、生长状况,详细记录从种植、采摘到加工销售的每一个环节,构建起对陆河青梅产业的全景认知。
当前,陆河青梅产量可观,但在品牌建设、产品创新、销售渠道拓展等方面存在短板,正面临品牌同质化、营销模式单一等问题,亟需转型升级。针对这一痛点堵点,团队计划基于AI技术,结合陆河县青梅及茶的相关信息要素,充分发挥专业设计才能,进一步将模式深化升级,引入“AI+数智化文创+文化传播”创新引擎,打造“青野来信”系列文创产品,使青梅产品从“地域特产”升级为“文化载体”,推动文创赋能与数字治理深度融合;以“科技+创意”模式深化产教融合,助力区域农业品牌高质量发展。团队通过文创产品开发、视频矩阵,用青春创意激活乡村文化生命力,为陆河青梅这一传统产业注入智能化、品牌化的新活力,实现文创从单纯的文化表达向产业深度赋能的跃升。
二、走进校园,播撒青梅文化种子
团队延续注重文化传承与社区参与的理念,在陆河期间,走进了南万镇中心小学和水唇中学,开展了“青梅文化科普”“青梅文创设计”系列活动:从青梅的植物特性、生长环境,到其在陆河的种植历史、文化内涵,成员们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,为学生们揭开青梅的神秘面纱。为了增强互动性与趣味性,团队利用多媒体资源,播放青梅种植过程的视频,展示形态各异的青梅制品,让学生们直观感受青梅产业的魅力。此外,还设计了“青梅知识问答”环节,准备了印有青梅图案的文具、书签等小奖品,激发学生们的参与热情,课堂气氛十分活跃。
在“青梅文创设计”环节,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,借助AI生成的基础图案,纷纷画出了自己心中的青梅。该活动引导青少年将乡土记忆融入图像表达,增强文化认同感,将青梅文化的种子播撒在青少年心中,也为文创注入更多年轻活力。
三、展望未来,持续助力产业腾飞
团队参加了陆河县召开的青梅产业地校合作专题会议,会上,团队现场展示了AI赋能下的青梅文创包装设计成果,交付了设计方案,并与陆河县青梅产业协会正式签署《青梅产业信息化建设合作协议》,助力陆河县青梅产业持续升级。
此次陆河青梅产业的创新实践,是团队在既有“文化+文创”模式上的重大升级。它不仅是AI赋能陆河青梅产业的实践探索,更是人工智能与农业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。未来,团队将持续探索“AI+设计+产业”的融合路径,与陆河县在实现成果转化与产业赋能共赢的同时,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创新活力,打造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“陆河模式”。
责任编辑:胡芝